严格自律,以身作则
《三国演义》第十七回「袁公路大起七军,曹孟德会合三将」说道,一次战争途中,正值麦熟,操发号令:「大小将校,凡过麦田,但有践踏者,并皆斩首。」然而,曹操之马却被一斑鸠惊吓到踏入麦田中,踏坏了一大片麦田。曹操立刻唤来行军主薄,拟议自己践踏麦田之罪,并掣剑欲自刎,郭嘉极力劝住曹操,操便割发以代首,于是三军悚然。曹操「割发代首」之举,展现了领导者的自律,落实法制,再次验证「以身作则,为人典范」的领导主题。
违法必究,将领能有效地行使权力而实施对团体的管理,这是形成领导威望的重要原因。尤其是领导自己犯的错误,更应该赏罚分明。群雄逐鹿,三国鼎立,曹魏—统天下,个中缘由,可以管窥豹。
慧眼识人 任人唯贤
《三国演义》第十二回「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」说道,典韦略战数合,便回马走。壮士只顾望前赶来,不提防连人带马,都落于陷坑之内,被钩手缚来见曹操。操下帐叱退军士,亲解其缚,急取衣衣之,命坐,问其乡贯姓名。壮士曰:“我乃谯国谯县人也,姓许,名褚。操曰:「吾闻大名久矣,还肯降否?」褚曰:「固所愿也。」遂招引宗族数百人俱降。操拜许褚为都尉,赏劳甚厚。
曹操能赏识人才,而又求才若渴,故能招揽到许多人才。任何一方面,只要是一方人才,他就想拉来用,这又是曹操得成为一大政治家的主要条件。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,一定要慧眼识人,任人唯贤,这样才能笼络一批人才,并且能使他们英雄有用武之地。
感情投资,长线收益
《三国演义》第十六回「吕奉先射戟辕门,曹孟德败师淯水」说道,张绣降而复反,曹操幸亏典韦死拒寨门,才得以保全性命,其长子曹昂、爱侄曹安民也死于乱军之中。曹操脱险后,设祭奠典韦,「哭而奠之」,并对诸军将士说:「吾折长子、爱侄,俱无深痛;独号泣典韦也。」结果,众皆感叹主公之爱士,过于亲子。
在这样的企业领导人手下做事,谁能不卖命呢?我们今天的领导人一定学习曹操式的感情投资,这会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长线收益。
胸襟豁达,宽容心态
历史上的袁绍正是因为优柔寡断,始终在各种不同意见中徘徊,而拿不定一个正确的主张,才在官渡之役中败给曹操的。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二回「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」说道,(袁绍战官渡本初败绩)操获全胜,将所得金宝缎匹,给赏军士。于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,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。左右曰:「可逐一点对姓名,收而杀之。」操曰:「当绍之强,孤亦不能自保,况他人乎?」遂命尽焚之,更不再问。
这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展现的豁达与胸襟。他很清楚的知道,如果要清算和袁绍有来往的人,恐怕自己的手下有一半都保不住。何况当时敌强我弱,有些人不一定是勾结袁绍,可能只是给自己留条后路罢了。企业领导人也必须具备豁达的胸襟,宽容的心态,一定要开阔眼界、开阔思路、开阔胸襟,努力具有更加广阔的世界眼光、强烈的国际意识和为大局服务的全局意识,才能成就大事业。
望梅止渴 激励士卒
战争讲究的是士气,要提振将士的士气,不仅需要有物质的保障,更需要有精神上的激励。《世说新语‧假谲》说道,东汉末年,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,一路行军,走得非常辛苦,天气又热得出奇,骄阳似火,为激励士气,曹操突然灵机一动说:「前有大默林,饶子,甘酸可以解渴。」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,想起梅子的酸味,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,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,精神也振作起来,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。就这样,曹操终于率领军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。
「望梅止渴」之事表现出曹操的聪明才智,他能在大军断绝水源、士卒口渴难忍的危急情况下,提及甘酸的梅子,不仅使士卒引起条件反射、暂解干渴之苦,而且也鼓舞了士气,「得及前源」。从本文中可看出,曹操是一个机智聪明,善于思考,懂得变通的人。
结语
曹操在建安二十五年(公元220年)正月与世长辞,享年六十六岁,在曹操下葬的那天,洛阳周围同时出现了七十二座曹操墓,其中只有一个是真的。
曹操一生不废汉献帝,自己不取而代之,但罗贯中作了一本脍炙人口的《三国演义》,他本着正统正朔的观点,扬西蜀而贬魏晋,对曹操的作为充溢着不满之情,也使得平剧舞台上给了曹操扮上一个大白脸的脸谱,变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奸大恶之徒,这和正史的魏武帝的记载有很大的参差。
国学大师钱穆说,历史自有一条大路,人人都该由此路向前,「能指点领导此路的」,始是历史上的正面人物;反面人物则「不能领导历史向前,却使历史倒转向后,违背了历史的大趋向。」即如曹操兼能政治、军事和文学,又能用人,是魏国创业者,然而,他是历史反面人物,他有影响,有作用,只是些反影响,反作用。
文章作者:丁志達
共好顧問集團高級資深顧問